天津善德医院

首页 / / 科普知识

节气养生 | “惊蛰”—春雷响,万物生

更新时间:2024-03-05 浏览:

阳气初惊蛰,韶光大地周。

桃花开蜀锦,鹰老化春鸠。

时候争催迫,萌芽互矩修。

人间务生事,耕种满田畴。

——·元稹

《咏廿四气诗·惊蛰二月节》

图片6.png

今年的3月5日为惊蛰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,字面释义为“春雷乍动,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昆虫”,实际上,冬眠动物的苏醒主要与气温回升有关,同时也象征着春耕的开始,此时太阳行经黄经345度,人体机能也如自然万物般生机勃发。中医认为科学养生应顺应自然节气,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惊蛰时节养生呢?

肝阳渐升勿动怒乍暖还寒防中“邪”

防内伤性疾病

此时应重点预防肝失疏泄引起的疾病。惊蛰时节,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,阴血相对不足,怒气伤肝,易患眩晕、中风等疾病。对年轻人来说,如遇情绪变化疏于调整,易出现皮肤痤疮、怕热出汗、经期延长等症状。

图片7.png

防外感性疾病

此时乍暖还寒,应重点预防六淫之邪中的风邪、寒邪和燥邪。在现代医学中,风邪、寒邪致病可见于风疹、麻疹、水痘和皮炎等皮肤病,花粉等过敏源引起的过敏性疾病,肺燥引起的咳嗽,以及感受风寒后出现的游走性关节痛等。

沐浴暖阳舒情志和缓运动宜温补

起居上,应该随天气冷暖变化适时增减衣服。中医认为卧则血归于肝,春季万物复苏,应该早睡早起,规律起居,沐浴暖阳,使精神愉悦、身体健康。

图片8.png

情志上,怒气伤肝,是古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,“怒气一发,则气逆而不顺”,易患头晕、目眩、中风和精神疾患等。因此,切忌妄动肝火,建议游览春光陶冶性情。

图片9.png


惊蛰·饮食调养


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惊蛰天气变暖,饮食应清温平淡,并应顺肝之性,助益脾气,令五脏和平。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、维生素的清淡食物、新鲜蔬菜。

惊蛰时节,应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。梨性寒味甘,有润肺止咳、滋阴清热的功效。在民间还有惊蛰吃梨的说法,梨的吃法很多,可生食、可蒸煮,也可以榨汁。建议春季吃梨最好还是以冰糖煮制,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,更利于和胃降逆。冰糖蒸梨、川贝蒸梨制作简单方便,对咳嗽有一定的作用。

图片10.png

菠菜

惊蛰节气后,阳气生发容易导致肝火旺盛,中医有春宜养肝之说。有人说,菠菜是最适宜养肝的绿色蔬菜。中医认为,菠菜性甘凉,入肠、胃经,有补血、利五脏、通血脉、止渴润肠、滋阴平肝、助消化、清理肠胃等功效,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、头痛目眩和贫血等有较佳的辅助疗效。不过,菠菜应先用沸水焯后再烹调。

图片11.png

枸杞

杞子性平味甘,功能润肺清肝、滋肾益气、生精助阳、补虚劳、强筋骨,是滋补性强壮药,为广东民间煲汤的常用药材,如《食疗本草》说它坚筋耐老补益筋骨,能益人,去虚劳。肝炎患者服用枸杞粥,则有保肝护肝、促使肝细胞再生的良效。

图片12.png

韭菜

春季适当食用韭菜一方面可以养护人体的阳气,增强人体抵抗细菌病毒的能力,另一方面,还可直接抑制或杀灭致病菌,使人体远离细菌病毒的危害,春季气候冷暖不一,需要保养阳气,韭菜性温,最宜人体阳气,而且春季常吃韭菜,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。

图片13.png


惊蛰·运动保健


惊蛰养生应多做运动之伸展健身

经过一夜睡眠后,人体松软懈怠,气血周流缓慢,方醒之时,总觉懒散无力。若四肢舒展,伸腰展腹,全身肌肉用力,并配以深吸深呼,则有吐故纳新、行气活血的作用,可以解乏、醒神、增气力、活肢节。所以提倡春季早起多伸伸懒腰。有条件的中老年人可以练练八段锦、广播操等。

惊蛰养生应多做运动之散步

春暖花开之际,散步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生保健方法。一天紧张繁忙工作之后,到街头巷尾走一走,可以很快消除疲劳。众多寿星的长寿秘诀之一就是每日要有一定的时间散步,尤其重视春季散步,因为春季气候宜人,万物生发,更有助于健康。

惊蛰养生应多做运动之踏青出游

自古以来,人们就有踏青春游的风俗,所以踏青出游不失为春季养生的好方法。寒冷冬季里,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。经过一冬的静养,肌肉和韧带长时间不活动,更是萎缩不展,收缩无力,此时外出踏青赏景,既锻炼了身体,又陶冶了精神,心情也自然舒畅起来。

惊蛰养生应多做运动之放风筝

中国有句古话:鸢者长寿。意思就是说,经常放风筝的人寿命长。制作一只绚丽多彩、新颖别致的风筝也是一种创造。当人们眺望自己的作品摇曳万里晴空时,专注、欣慰、恬静,这种精神状态强化了高级神经活动的调节功能,促进了机体组织、脏器生理功能的调整和健全。

图片14.png

Copyright  ©  2022-   天津善德医院  All Rights Reserved. 网站地图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备案号:津ICP备2023000633号-1